內容與廣告的差異

Tseng Ling
6 min readSep 24, 2020

--

要理解內容這件事,建議大家從傳統媒體開始理解。媒體發行量取決於編輯群制定的內容,編輯在制定內容時,考慮的就是什麼樣的議題觀眾會想看?想看才有銷量,有銷量才能賣廣告版面!而後開始興盛的自媒體,也是基於同樣的邏輯,

創作者都會思考什麼主題有流量,有流量就會有廣告收益,甚至帶來業配,而真正利用流量做業配的關鍵,其實就是借力使力而已。

廣告出發點並不是基於觀眾想看作為出發,而是從品牌點作為出發,要溝通什麼訊息才可推動消費者的購買意願。各家廣告公司有不同理論,我自己比較常使用的是品牌金三角或是購買六步或是所謂的AIDA理論(#有人問嗎?)

那倒底什麼叫做內容呢?坊間各學派定義很多,直接節錄以下內容

“Content marketing is a strategic marketing approach focused on creating and distributing valuable, relevant, and consistent content to attract and retain a clearly defined audience — and, ultimately, to drive profitable customer action.” 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

有價值、有關、持續輸出 →我幫大家畫一下重點!但即便畫了重點,大家還是會覺得:那跟廣告有什麼不同?或是目前社群小編在做的就是這個,那為什麼很多社群小編創造的內容,依舊沒有點閱以及互動?

讓我秒懂什麼叫做內容的就是行銷4.0提及的『創造消費者好奇心』這點很重要,等等我們來驗證一下為什麼這這點很重要。

在進入理解內容行銷時,建議先打開創作者喜歡做的主題去理解何謂『內容』例如有個主題就叫做costco (挑costco 是因為costco 沒有在做業配的啦)大家打開Youtube keyin 關鍵字Costco,然後看一輪不同創作者給的內容

必買清單!COSTCO網友推薦的好市多美食清單\

【新品吃什麼#15】好市多近期爆紅的美食開箱!花4500元結果買到必囤神物!?

《今天Costco》好市多必買推薦!買了一整車花了10000元…意外買到美食超好吃?

《今天Costco》好市多必買推薦!人好多..居然搶到超多神級商品?

營養師減脂好市多買什麼|這幾款麥片竟然是地雷|營養師這樣買 EP-1

在costco 案例中,創作者提供的內容需要對觀眾有價值,價值需包含訊息落差,而這訊息落差足以引發觀眾好奇,然後成就流量,這。才。是。內。容。

關於內容價值性的部分,我們可以先粗略分成Entertainment 、Information 、Education,後續我們再去談這三大價值創造出不同種類的創作者,他們的內容格式以及對應影響力。(#有空再聊)

在這裏,我必須直接說:品牌以為有價值的商業訊息,跟觀眾覺得有價值的訊息,其實是不一樣的!這點是區隔廣告跟內容的最重要差異。也是一般品牌容易犯錯的地方。

很多品牌發的request 叫做創作者幫我開個箱,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,如果商品不是像apple一樣那麼屌,足夠引發好奇,在沒有包裝以及轉化下,誰要看?!再次重申,創作者不是萬能,觀眾才是真正的大魔王,點不點是觀眾自由意志的選擇,(你想想看廣告自然點閱率)不是創作者做了就一定有流量,觀眾對於創作者X主題都會有期待,要順應觀眾的期待,才能創造流量。

我認為的內容,必須符合以下條件

Relevancy |Value|Curiosity

以上都不是從品牌出發,而是從觀眾的角度出發

Relevancy:

像是我本人的youtube 推薦清單,就會跟別人不一樣。我個人興趣在於看精品開箱、美妝保養穿搭、行銷相關知識型內容、以及熱門創作者(跟我的工作有關),這部分就會反映在youtube 推薦給我的視頻內容。符合我興趣的內容,才有讓我點閱的可能。

Value:

出現了這樣的內容,點不點是我自由意志的選擇。若內容無法提供觀眾價值,那麼觀眾點閱的動機就不高。像是新商品上市時,到底好不好用、值不值得買,對我來說很重要,通常這種我都會點點看,這就算是可以Information 價值的提供。

到底英文信件要怎麼撰寫,才會讓人覺得你英文很好,或是如何可以畫出好命感妝容,這種就算是Education 價值的提供。

另外最近很ㄏㄤ的廢片,則是滿足我Entertainment 的需求,這種我也很愛點,因為是我下班打發時間的好選擇。(#我愛阿翰)

Curiosity:

提供的內容有價值,同步還需要引發我的好奇,才能真正創造點閱!人們對於已知的事情,是沒有興趣的。新聞要『新』或是擁有不同詮釋的觀點,才會有人想看,內容也是同樣邏輯。這也是很多創作者在挑選題材時,都會朝這部分邁進。

像是開箱『最』的系列,最貴飯店、最貴彩妝、最貴計程車、最貴餐廳……..同步也必須搶先時機做開箱,才會有流量。

也因此Apple 每次上新時,總是會有很多關注3C的創作者,自己掏錢去買做開箱Review。這種題材就是必須搶快,趁大家對於新機好奇時,速速的做完主題review,才有流量。(就像現在做iphone 7開箱,誰要看?)

或是做反差性題材,才能誘發好奇!花了XXXX錢,居然很爛? 小資族也可以吃和牛?

或是腦洞大開的創作者,提供異想不到娛樂性的內容 EX: 睪丸打成汁,或是阿翰、howfun的個人宇宙….才能創造點閱

理解內容與廣告的差異,就是下內容Brief 的基礎功!我可以理解其實大家對於內容還是一知半解,我自己的作法就是一次訂閱不同種類型內容創作者,(我每次都開玩笑說我一次看500個創作者),觀察擁有流量的主題或創作者,查看他們內容,再對應不同理論進行比對,然後就會慢慢悟出內容的精髓。雖說是悟出,但每個時期領悟的東西是不同,這是我接觸內容這兩年來的淺見,與大家分享!

--

--